WFU

2016年11月7日 星期一

2016年新版美國兒童牙科鎮靜指引的解析(二):鎮靜是什麼




兒童牙科鎮靜這兩三年來在台灣的牙科界逐漸流行,不僅是靜脈深度鎮靜(舒眠)在各診所的執行,或者是笑氣鎮靜的進行,都有逐漸增加的趨勢。然而相關領域在台灣仍屬剛開發,在某些便宜行事的結果下,雖未曾造成兒童死亡的案例,但是仍有些意外案例發生。


為了避免未來仍有憾事發生,以及讓台灣有正確的鎮靜指引可以遵循,我們特別引用2016年7月美國小兒醫學會與美國兒童牙科醫學會共同發表新版的「小兒鎮靜前後指引」,配合上訢辰麻醉舒眠團隊兩年半來超過1500例兒童牙科鎮靜的經驗,希望能夠給大家進行小兒鎮靜一個中文的指引。 


鎮靜的目的

兒童牙科的鎮靜目的如下:(1)在兼顧幼童的安全與照護福祉下進行牙科治療;(2)盡量降低因兒童牙科治療所造成的生理、心理上的不適與疼痛;(3)控制幼童的焦慮、降低心理上的創傷並且盡量增加鎮靜前中後關於治療部分「失憶」的效果;(4)去改變/降低行為或躁動所造成的影響,裨使牙科治療能儘早順利完成;(5)在鎮靜後要能讓幼童能夠回復符合「出院標準」進而安全離院。

要達成這樣的目的,我們可以考慮選用具有寬廣治療安全範圍的藥物並使用最低的必須劑量作為兒童鎮靜的輔助。由於兒童牙科的治療從幼童的年紀、治療的範圍、時間以及家長因素等等的變數,因此針對每個兒童的每次不同治療,其實都有不同的最適切選擇。與其拘泥在選擇何種藥物,不如先審視,究竟該兒童所需的牙科治療要將兒童放到什麼樣子的鎮靜深度。


鎮靜深度

雖然鎮靜深度依據病患的反應、呼吸道的維持狀況有不同程度的分別(附表ㄧ)。但是臨床上,不同程度間的鎮靜級別分界並不是那麼的絕對。您有可能原先預計進行中度鎮靜,但是在牙科的治療刺激過去之後,幼童從中度鎮靜卻進入了深度鎮靜,因此相關的牙科刺激與鎮靜深度的平衡在牙科治療進行是要小心注意的。





附表一:鎮靜深度及其對幼童的影響


輕度鎮靜
中度鎮靜
重度鎮靜
全身麻醉
病患反應
正常
對於聲音或輕觸有反應
對於反覆或疼痛刺激有反應
對於疼痛刺激沒有反應
呼吸道
不受影響
不需處理或協助
可能須處理或協助
大部份需外界介入協助維持
自主呼吸
不受影響
足夠的
可能不足夠
通常是不足夠的
心血管功能
不受影響
通常維持
通常維持
可能受影響


附圖:鎮靜深度如山邊的巨石,有時一去不復返

傳統上的鎮靜認知,認為從清醒的幼童、輕度鎮靜、中度鎮靜、重度鎮靜到全身麻醉是一個階段的梯度(如圖中階梯),或者是線性的連續(如圖中虛線),但是臨床上是比較像是在懸崖上的石頭,到了某個臨界點,可能就會像更深的鎮靜梯度走而不自知(如圖中實線)。



下一篇: 2016年新版美國兒童牙科鎮靜指引的解析(三):鎮靜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