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16年6月13日 星期一

訢辰網路講堂:Behavior Shaping



行為形塑是一種過程,這個過程是讓孩子能夠建立現在所沒有的行為。藉由差異化的行為強化方式,讓孩子逐漸去表現到我們想要他做的行為。


很饒舌,看不懂…….

舉現實例子好了,今天一個小朋友不喜歡看牙,沒有辦法自己上牙科椅子。牙科醫師藉由鼓勵或不同的行為強化方式,讓小朋友下次看牙能夠自己爬上牙科椅子,這就是一種行為形塑。


所以行為形塑的要素有哪些呢?


定義我們希望孩童達到的「目標行為」(target behavior)
到底我們希望今天孩童能夠順利做到什麼行為呢?這是我們要先定義的。譬如說,頭一次的牙科治療,可能什麼事情都不刻意去做,只是讓孩子去熟悉環境,但是最終的目標行為是他可以躺下來乖乖看牙。





確認行為形塑是否是要達到這個「目標行為」的適當方式?

有時對於一些「目標行為」的達成,可能會有其他更有效率的方式譬如下指令(instruction)、示範塑形(modeling)、提示暗示(prompting)。因為行為形塑本身需要多次的進行,因此在目標行為的選擇上,最好是以一些比較有終極意義(譬如說日後讓小朋友可以自願看牙)的行為作為標的比較有意義。





定義「初始行為」(starting behavior)

小孩子一定要有些初始行為,我們才能藉由不同的方式,去改變、鼓勵,最終讓孩子更接近我們的「目標行為」。譬如說現讓小朋友可以上牙科椅,最後讓他看看鏡子,再後面給他看看一些牙科器械,最終才是讓他打開嘴巴看牙。那麼在這個過程中,讓小朋友放鬆戒心爬上牙可以就是一個初始行為。



選擇形塑的步驟 (Shaping steps)

每個形塑的步驟,就是希望小孩子能夠離我們的「目標行為」越來越近,至於每個小朋友形塑的速度,或每個階段要有多大幅改變,並沒有一定規則,看小朋友的行為為主。上述從上牙科椅到看鏡子、牙科器械、打開嘴巴的過程,就是不同型塑步驟的方式。



尋找強化因子(reinforcer)

在行為形塑的過程當中,適度使用強化因子可以幫助小朋友後續行為的發展。但是要避免過度使用造成過度習慣。因此有的時候可以使用條件強化,也就是您跟我配合了某個狀況,我才讓您得到這個強化因子。舉例來說,很多人讓小朋友看完牙挑個禮物或貼紙,但是長久下來,不一定能達到最終的目的。所以讓小朋友達到某個治療情形(條件強化),再給他禮物,或許是另一個考慮的方向。



正向強化小朋友每個越接近「目標行為」的行為。

小朋友行為每次越接近「目標行為」時,記得都要給他一個正向的強化因子。切記不要偶而給,偶而不給或者是累積很多一起給。持續這個正向強化的行為,直到小朋友產生目標行為為止。



以適當的速度,逐步進行行為形塑

切記行為形塑的速度太快或者是太慢。太快小朋友跟不上,太慢小朋友的行為又無法明顯獲得調整。假設真的在調整的過程中,小朋友不小心落掉了,那在儘早回到小朋友上一個適切行為,重新進行形塑。





下一篇:不同面向的兒童處置方式